*琵琶行并序

课前自主预习

生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下邽(今陕西渭南县附近)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卒于武宗会昌六年。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善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事贬江州。长庆时,累迁杭、苏二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因不攀附党人,乃移病分司东都。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最后卒于洛阳香山。

作品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评价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诗王之称。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读书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疏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州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首著名的长诗。

1关于歌行

歌行是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于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歌行体,为南朝刘宋时期的鲍照所创作,鲍照模拟和学习汉魏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代表作是《拟行路难》,共十八首。他的歌行体对后世影响极大,很多诗人都从中受到启发,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对”“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兼之者曰歌行

2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其他表示降低官职的词还有谪、贬、放、左除、左降、左转等。

司马:古代官职名称。西周始置,掌管军政和军赋,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汉武帝时,罢太尉,设大司马。到唐朝时,为军事主官的僚属,各州置司马,名义为郡守之佐,实为闲职。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3江州司马青衫湿

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旧唐书·高宗纪》中有对官员品服颜色的详细规定: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并银带;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这一规定极其详细,使九品之官服色各异。当时对所有社会成员的等级身份、大小官员的品秩序列都有所规定,从此正式形成由黄、紫、朱、绿、青、黑、白七色构成的颜色序列,成为封建社会结构的等级标志。当时社会上穿紫袍者煊赫,着青衫者寒酸。由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便知白居易当时是卑微的八九品小官。唐诗中还有许多此类以服色代指人物者,如雪中退朝者,朱紫尽诸侯(《白氏长庆集·秦中吟十首·歌舞》)

4初为《霓裳》后《六幺》

即《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玄宗李隆基酷爱音乐,会吹拉弹奏各种乐器。相传,李隆基曾经梦见游月宫,听到天上有仙乐奏曲,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仙女的歌声玄妙优美,跳舞的仙女舞姿翩翩。李隆基醒来后,对梦中的情景还记得清清楚楚。很想把梦中的乐曲记录下来,让乐工演奏,让歌女们舞蹈。可是怎么也谱不全这首曲子,十分苦恼。有一次,李隆基来到三乡驿,他向着远远的女儿山眺望,山峦起伏,烟云缭绕,顿时产生了许多美丽的幻想。他把在梦中听到的仙乐全想起来了,立即在谱子上记录下来。李隆基命令乐工排练《霓裳羽衣曲》,令爱妃杨玉环设计舞蹈,在宫廷中专门建立了一个梨园(后泛指唱戏的地方)排练。玄宗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由宫女歌唱,用女艺人30人,每次10人。白居易称赞此舞的精美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5五陵年少争缠头

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

琵琶行并序

元和十年,我被贬到九江当州刺史的副职。第二年秋天,(元和十年,予左迁  九江郡 司马。 明 年秋,)

()我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深夜弹琵琶,那声音,(  送客湓 浦 口,  闻舟中夜弹 琵琶  者,听其音,)

乐声高亢,有京城长安流行的乐曲声调。问那个人,才知道(铮 铮 然 有  京  都   声。  问 其人,)

她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跟穆、曹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   本 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  才, 年)

()渐大姿色衰退,只好嫁给一个商人当老婆。我于是叫手下人(  长色衰, 委身  为贾人 妇。   遂 命 )

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支曲子。她弹奏完毕,十分忧郁,自诉了( 酒,使快弹  数  曲。 曲罢   悯然,  自叙)

年轻时候的欢乐情景,如今漂泊沦落,在江湖中辗转流浪。(少小时 欢 乐 事, 今漂 沦 憔悴, 转徙于 江湖间。 )

我由京官外调出来已有两年,淡泊宁静,安于现状,有感于(  予出 官  二 年, 恬 然  自安,  感)

她的话,这天晚上才觉得有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长诗,(斯人言, 是夕 始 觉有 迁 谪 意。因为   长句,)

作歌并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六个字,命名为《琵琶行》。( 歌 以赠之, 凡 六百一十六言,命 曰《琵琶行》。)

段解:小序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本诗的写作动机和成诗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为全诗定下了凄凉伤感的感情基调。

夜晚在浔阳江边送别客人,枫叶和荻花在秋风里瑟瑟作响。(浔  阳江头 夜 送 客, 枫叶荻 花 秋 瑟瑟。)

我和客人下了马走进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闷闷地(主人  下马客在 船,举酒欲 饮 无 管 弦。  醉)

喝醉了,即将凄惨离别,分别的时候明月沉浸在茫茫的江水里。(不成欢  惨 将 别, 别 时  茫茫 江 浸月。)

段解:浔阳江头夜送客。

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我忘记了回去友人也(忽 闻 水 上 琵 琶 声, 主人 忘 归客 )

()不肯出发。我循着声音悄悄地询问是什么人在弹琵琶,琵琶声(不 发。 寻 声 暗 问  弹 者 谁,  琵琶声)

停止了,要回答,又有些迟疑。移近船只,请那个人相见,添酒,(停  欲   语 迟。  移 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

重新掌灯,又摆上酒宴。再三呼唤,她才走出船舱,依然抱着琵琶,( 回灯 重 开 宴。千呼万唤 始 出来,犹抱 琵琶)

()遮住半边脸庞。琵琶女调弦校音三两声,还没有弹成曲调,就已经(半遮 面。 转 轴 拨 弦 三 两声, 未 成曲  调 先 )

充满了情感。每一弦都低沉抑郁,每一声都充满悲伤,好像在诉说(有 情。   弦弦 掩  抑  声声思, 似 诉平生)

不得意的身世。她低头随手连续弹奏,似要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不得志。  低眉 信手续续弹,说 尽 心中无限 事。)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开头弹的是《霓裳》,(轻 拢 慢 捻  抹 复 挑 ,  初   为 《霓裳》)

后来弹的是《六幺》。粗弦声音浊杂粗重,好像是急风骤雨,细弦(后   《六幺》。  大弦 嘈嘈 如 急 雨, 小弦)

声音轻细且急促,好像是儿女私语。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如同大(  切切   如  私 语。嘈嘈切切 错 杂 弹,大)

珠小珠落在玉盘上。一会儿像黄莺在花下啼叫一样婉转流利,(珠 小珠落玉盘。    间关 莺 语 花 底 滑,)

一会儿像冰下堵塞不畅的泉水流得那么艰难。像冰下的泉水( 幽 咽  泉  流  冰 下  难。  冰 泉 )

又冷又涩不能畅流,琵琶声似乎凝结不动了,凝结而不通畅,乐(冷 涩      弦  凝 绝,  凝绝 不通 声)

声渐息若断绝。琴声中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怨,(  暂 歇。   别  有  幽  愁  暗  恨  生,)

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时候更感动人心。突然仿佛银瓶(  此 时 无声  胜 有 声。   银 瓶 乍)

破裂,水浆溅射,又如骤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齐鸣。乐曲终了,(破水浆 迸,   铁 骑 突出 刀 枪 鸣。曲 终)

用拨子对着琵琶中心划一下,四根弦同时发出好像撕裂(  收 拨 当 心画 ,  四 弦 一 声 如)

绸帛的声音。东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的,没有人说话,(裂 帛。    东 船 西  舫  悄   无  言,)

只看见江心里一轮洁白的秋月。(唯 见 江心   秋月 白。)

段解:江心聆听琵琶声。本段以高超的摹声技法,将虚无缥缈的无形音乐写得真切感人。这一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琵琶女出场;第二层概写琵琶女演奏技巧;第三层是课文重点,具体描写琵琶女演奏《霓裳羽衣曲》和《六幺》。

()琵琶女默默深思了一会儿,把拨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   沉  吟  放  拨 插 弦中,  整顿)

()衣裳,站起来收敛弹奏时悲愤幽怨的表情。她自我介绍说(衣裳  起 敛    容。       自  言)

本来是京城里的姑娘,家住在虾蟆陵附近。十三岁就学会了(本是  京城  女,家在虾蟆陵 下住。十三 学得 )

弹琵琶的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最优秀的一队里。弹罢曲子,( 琵琶成,  名 属  教坊  第一部。 曲 罢)

曾赢得曲师的赞扬,梳妆起来,常引起同行歌伎的妒忌。京城( 曾 教 善 才服, 妆 成 每 被 秋娘 妒。五陵)

富贵人家的子弟争先恐后地赠送锦帛,弹完一支曲子,就换来(年少    争 缠 头,     一曲 红 绡)

无数匹精美的丝绸。打拍子敲碎了上端镶着金花的银质发篦,( 不知 数。   钿 头 银篦 击  节 碎 ,)

血色罗裙因泼翻了酒而被弄脏。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  血色 罗 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

随随便便地送走了多少个秋夜、多少回春风。弟弟从了军,教坊( 秋 月 春 风等 闲 度。   弟 走从军  阿)

主人辞别了人世,无情的时光夺去了美艳的红颜。门前的车马,(姨   死,  暮   去 朝 来 颜色故。门前冷落鞍)

越来越稀,年纪大了嫁了个商人。商人只看重利益,哪在乎别离,(马  稀,老大 嫁作商人妇。商人 重 利   轻 别离,)

()上个月又到浮梁去买茶做生意了。他走了以后,我在江口(前月 浮 梁   买茶去。   去 来   江口 )

独守着空荡荡的船舱,绕船的月光照着冰冷的江水。深夜(守     空船,  绕 船月明 江水寒。   夜)

里忽然梦见少年时代的往事,在梦中啼哭,搽了脂粉的脸上(深  忽梦 少 年 事, 梦 啼    妆   泪)

()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    红 阑干。)

段解:江上听琵琶女诉身世苦。写琵琶女自述早年曾风光无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女主人公的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我听了琵琶声已经叹息,又听了这番话更加唏嘘不止。(我 闻 琵琶 已叹 息, 又 闻 此 语重  唧唧。)

同样是流落在天涯的失意人,今日相逢,从前不认识那又何妨!(  同是 天涯 沦 落人,相 逢  何  必 曾相识!)

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就贬官卧病在浔阳城。浔阳这地方(   我从 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 阳)

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见管弦奏鸣。居住在湓江(地 僻  无 音 乐,终岁 不闻 丝竹 声。住 近湓江)

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早上晚间,在这儿(地 低 湿,  黄 芦 苦 竹绕宅生。其 间 旦 暮  )

听见的都是什么?除了杜鹃的哀鸣,就只有猿猴的悲啼声。( 闻 何 物? 杜 鹃 啼 血  猿  哀 鸣。)

春江开花的早晨和秋季月明之夜,往往拿出酒来,却自酌自饮。(春 江 花 朝  秋 月 夜, 往 往 取 酒 还独 倾。)

难道没有人唱山歌和吹村笛吗?那声音嘈杂嘶哑,实在让人(岂 无 山歌 与 村 笛,   呕哑 嘲哳  )

难以入耳。今晚听了你用琵琶弹出的曲调,像听了天上的仙乐,(难为听。今夜 闻 君  琵 琶 语,如 听 仙 乐 )

耳朵也顿时清明。不要推辞,请坐下来再弹一支曲子,我替你(耳  暂 明。 莫 辞  更 坐 弹一 曲,  为君)

谱写歌词,就叫《琵琶行》。( 翻 作《琵琶行》。)

段解:同病相怜感慨多。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琵琶女听了我的话长久地站立,又退回原处坐下,(感 我 此 言 良 久 立,  却  坐 促 )

把弦拧紧,弦声变得更急。凄凄切切,不像以前的声音,满座的(弦  弦  转急。  凄 凄 不似向前声, 满 座)

听众都忍不住掩面哭泣。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江州(重 闻  皆 掩 泣。  座 中 泣 下 谁最多?江州)

()司马我的泪水已经湿透了黑色单衣。(司马    青衫   湿。)

段解:重闻琵琶青衫湿。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

1通假字

曲终收拨当心(,用拨子划)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

(2)因为长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常跟所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关系;介词,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

(3)似诉平生不得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志愿实现(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4)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动词,鼓出来;形容词,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

(5)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6)暮去朝来颜色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色彩。

(7)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名词,排行第一的人。

(8)去来江口守空船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去了又来。

(9)凄凄不似向前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是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一个词,向着前方。

答案 (1)第二年 (2)因此创作 (3)称心如意

(4)突然冲出 (5)整理 (6)脸色,面容 (7)年纪大了

(8)走了以后 (9)以前

4词类活用

(1)遂命(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2)以赠之(名词用作动词,作歌)

(3)闻舟中弹琵琶者(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4)商人别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以……为轻)

 

课堂任务学习

1寻声以下六句中几个动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中用了”“”“”“”“”“”“开宴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听到琵琶声后的惊喜心情和邀见琵琶女的急切心情。

2第二段运用比喻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空缺处。

 

答案 大弦嘈嘈如急雨 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悠扬婉转 幽咽泉流冰下难 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3《琵琶行并序》是一首叙事诗,它的情节结构是按照什么线索展开的?又是怎样体现出浓浓的感伤情调的?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条线索是举酒欲饮无管弦,这是从反面落笔,随即从忽闻水上琵琶声四弦一声如裂帛,集中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述及学成琵琶,曲服善才,是概述其音乐才能。诗人倾诉悲怀,述及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又是从反面强调,为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张本。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是前面主要乐段的继续,又起到了点题的作用。第二条线索是醉不成欢惨将别”“未成曲调先有情”“梦啼妆泪红阑干,分别是相关段落的主调,接着以闻乐叹息、闻语唧唧进入感情的高潮,最后以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浓浓情语作结。在这感情线索中,琵琶女之情与诗人之情是始终难解难分地交织在一起的。第三条线索是。这是叙事诗必不可少的线索,然而巧妙的是其间重点穿插了琵琶女和诗人自言身世遭遇的片断,极大地充实了叙事的情和事,凸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主题。第四条线索是。本诗是以江月之景作为主要线索的。先写别时茫茫江浸月,诗人把离情别绪物化在清冷无声的茫茫秋月江水之中,这种寂静又有效地反衬出有声的琵琶铮铮然而起。当演奏结束时,则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曲终而声未绝,欣赏者仍沉浸在神情恍惚之中,乐境似乎已经化为江月寂寥的无声的画面,这也是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手法来写音乐的魅力。继而在琵琶女自述身世后,有绕船月明江水寒句,再次照应江月,一个字概括了琵琶女的凄凉身世。最后,诗人在寂寞心境时写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也以江月为景,同样以孤寒为其基调。这些景语,前后照应,一线贯穿,犹如电影中蒙太奇的组接,丰富了长诗的画面和情调,成功地协调了”“”“三条线索的发展与交叉,增进了作品的感伤情调。

4诗人根据音乐的或高或低、忽缓忽急的特点,把整个演唱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分而有合。请简要分析。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酝酿准备阶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仅是调弦校音,就显示了琵琶女的演奏才能和丰富的感情。起始阶段:这个阶段,乐声渐起,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这便将弹奏时的神态与自如的动作、灵活多变的指法,惟妙惟肖地呈现于读者面前。起伏跌宕阶段:由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写到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再到无声胜有声,最后又银瓶乍破”“铁骑突出收尾阶段:戛然而止,干净利落。

5在乐曲终了之后,诗人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结尾,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没有直接写听者的热烈反响以说明琵琶女技艺非凡和乐声的感人至深,而用东船西舫悄无言的寂静无声,烘托精彩的琵琶演奏,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了。同时,景物描写侧面烘托浓重的氛围,与复杂的乐声融为一体,共同表现了琵琶女与诗人息息相通的复杂情感,那么地忧愤、哀怨、凄楚、苍凉,对整个音乐形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6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诗人用什么手法塑造这一形象的?如何评价这一人物形象?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形象: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的典型形象。

(2)手法:诗人采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对这一形象进行塑造。用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3)评价:琵琶女的身世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它概括了冷酷的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特别是歌女的不幸遭遇。但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华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诗人也仅仅把她的遭遇看成是个人的悲剧,却没有认识到这是社会的悲剧,更没有揭示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

7诗人与琵琶女可谓萍水相逢,一次这样的邂逅为什么会在诗人心底造成如此猛烈的情感震荡以致不能自持?请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音乐认同。请注意课文末段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的交代。由课文第二段诗人对乐曲的音色、音质、节奏、旋律所作的十分准确细致形象生动的描绘,可以看出诗人深谙音乐,而今却被迫远离音乐,诗人正处在一种音乐饥渴的状态,这就可以解释他为什么会对演奏技艺高超绝伦的琵琶女的演奏如此激动了。琵琶女因得遇知音而施展出浑身本领,白居易也因而得以享受高水平表演,这才如痴如醉。

身世认同。琵琶女两次为诗人演奏中间插入了自诉身世的情节,它大大改变了作品的思想重心,精彩的琵琶奏乐因此变成了琵琶女心情故事的伴奏,很可能也成了白居易官场浮沉的背景音乐。可以说琵琶女和诗人有着完全相同的无奈和不完全相同的屈辱,琵琶女无意中拨动了诗人最敏感的心弦,致使这位江州司马不免青衫湿。完成了身世认同的诗人与琵琶女一见如故,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千年浩叹。

文化认同。沦落天涯的共同命运造成他们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生活基础,更重要的是诗人一贯的平民情结和普世主义的思想,使他始终对民间疾苦有着强烈的关心,尤其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将自己放在了与琵琶女完全相同的地位,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不是居高临下的屈就,而是完全平等的相知、相怜。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他最后的失态痛哭,正是彻底放下士大夫架子后的自然宣泄,宣示了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认同。

读写能力提升

『读写能力』

比喻修辞 形象具体

《琵琶行并序》中运用贴切生动的比喻描绘琵琶声,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

(1)用具体的比喻以声写声。如大弦嘈嘈如急雨把大弦弹奏的嘈嘈的声音比作急雨,显示乐声的粗重急促。大珠小珠落玉盘中一个落玉盘显示乐声的清脆圆润。幽咽泉流冰下难中一个冰下难显示乐声的低沉凝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水浆迸”“刀枪鸣显示乐声的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如裂帛以形象比喻突出乐声的凄厉。一连串的比喻,把难以表现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也由此把难以欣赏的音乐变得亲切怡人,从而扩大了欣赏此诗的读者群体。

(2)用具体的比喻以形写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将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银瓶乍破”“铁骑突出的视觉形象,写出了乐声的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比喻是将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比喻在诗歌中的作用:

(1)使抽象的情感具象化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通过长度来表现,具体可感。

(2)使具体的形象优美化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春天梨花怒放,到处一片白色来比喻胡天八月即飞雪,诗人不但把雪景描写得如此奇妙、美好,而且通过比喻营造的审美境界,表现出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仍旧积极乐观的态度。

(3)使诗文的哲理深沉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借助了比喻手法,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比喻来形象地阐明人在观察事物时,观察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出迥异结论的哲理思想。

『针对练笔』

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我们的耳朵,每天无时不在聆听着各种各样的声音。请选择生活中让你最受感动的一次聆听,用比喻的手法把它描绘出来,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贝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

 

随堂任务作业

一、基础检测

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使快弹  一曲红绡不知

B千呼万唤出来  是夕觉有迁谪意

C拢慢捻抹复挑  商人重利别离

D满座重闻皆掩  座中下谁最多

答案 B

解析 B项,都是副词,才。A项,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名词,数量。C项,形容词,轻轻地;动词,轻视。D项,动词,哭泣;名词,眼泪。

2.与秋月春风等闲度中的等闲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烈火焚烧若等闲

D.不可等闲视之。

答案 B

解析 B项,与例句一样,都为随随便便、轻易,其他几项都为平常

3.下列各项中的省略成分补充错误的一项是(  )

A.送客()湓浦口   B.使()快弹数曲

C.沉吟放拨()插弦中   D.感()斯人()

答案 C

解析 应为沉吟放拨插()弦中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主人忘归客不发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主人下马客在船

答案 A

解析 B说的是谈笑往来都是鸿儒,无白丁。C.说的是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D.说的是主人和客人都下马上船。

二、课内阅读

阅读《琵琶行并序》的第二段,完成56题。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间关莺语花底滑描写琵琶声轻快而流畅,如同黄莺啼叫着从花下轻盈自如地飞过一样。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C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终结时,另外传出深藏心底的愁思幽恨,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

D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描写曲子弹奏结束时琵琶女非常用心地完成最后一个动作,四弦同时奏响发出撕裂绢帛之声。

答案 A

解析 B项,错杂弹意思是大弦小弦有序交错地弹奏。C项,终结错,只是演奏过程中短时间休止。D项,当心并非非常用心的意思,而是在弦中间的意思。

6.琵琶女被邀请出场时,为什么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封建伦理道德束缚下的犹疑和顾虑;自惭身世,不愿再向人献艺,又不想违背诗人的盛情相邀。

1.由于杜甫和李白的人生追求和际遇各自不同,《登高》和《梦游天姥吟留别》虽然同为人生失意之作,但诗歌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并不相同,试着做一比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杜甫通过写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心系家国的复杂感情;李白则通过梦游天姥的幻境,抒发了自己无拘无束,任意驰骋的志向和对现实强烈不满的情怀。

2.结合《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琵琶行并序》两首诗的学习,试就李白和白居易的诗歌特色进行比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从风格方面说,李白属于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侧重描写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善于运用奇特的构思,大胆的夸张,以及神话传说,为诗歌增加了神奇迷人的色彩。白居易属于现实主义的风格。以客观地反映现实为主,注意刻画典型的环境,塑造典型人物,表达典型的感情。从感情基调上看,李白诗中虽然表现了现实带来的苦闷、抑郁,但感情激越奔放,表现了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和高度的自信,反映了盛唐时期知识分子的心理和精神风貌。白居易则显得低沉伤感,反映了中唐以后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苦闷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