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习目标】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认识新航路开辟是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的重要节点。
2.运用时空地位,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分析,演绎中世纪欧洲对世界的认识,培养对人类历史文明进步的认同感。
3.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全球史观审视新航路开辟,理解新航路开辟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学习重点】
新航路开辟背景和影响。新航路开辟与地理大发现两个概念的辨析。
【学习难点】
如何认识除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的新航路之外,其他国家开辟的新航线。新航路开辟引发全球流动,促进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
【学习过程】
一、教材解析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1.动因:
(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产生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本,西欧的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也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也需要增加收入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但当时的西欧,黄金十分匮乏,正在他们对黄金可望不可求的时候,一部东方游人的行纪为西欧指明了方向,激起了整个西欧社会的寻金梦。
(2)社会根源:欧洲人寻金热的盛行。《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
在行纪中,马可波罗将东方描绘成“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的人间仙境,欧洲人看后,非常渴望东方的珍品奇物,尤其是香料,香料可以用来保存食物、制作熏香,非常实用。当时欧洲对东方的贸易都是转口贸易,香料经由印度商人、阿拉伯商人、意大利商人进入欧洲,价格十分昂贵,为获取高额利润、积累财富,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国家迫切的希望另辟一条抵达东方的道路。
问:为什么欧洲商人不能自己去东方买香料,以前的有通往东方的道路吗?
答:古丝绸之路。
展示地图,指出古丝绸之路,分析古丝绸之路受阻的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古丝绸之路。
(3)商路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原有东西方商路征收重税,商路不通。转口贸易盛行,对于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和香料等生活必需品的强烈需求
(4)精神动因:传播基督教是开辟新航路的重要推动力
以上三点我们可以总结为经济原因,下面来看一下政治原因,历史可以说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背后必然有着其深刻的政治背景,所以大家要注意以后在分析历史事件或者在答题的时候不仅要想到前面提到的经济原因,而且一定不能忽视政治原因。我们来看,当时的欧洲正处于严重的动乱之中。各国君主迫切希望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扩张。因此,可以总结一条:
2.条件:
(1)客观条件:①航海技术的进步。(罗盘针的使用:12世纪末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罗盘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得到改进,14世纪在欧洲得到广泛使用;绘图技术的进步:地图的准确性提高;地圆学说的出现;)
②造船技术的进步。(具有较强抗风力的海船的建造,不仅可以顺风行驶,而且也能逆风行进;多桅杆帆船的出现,加快了航行的速度。)
③地理知识的完善:地圆学说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虽然具备了这些条件,但是征服大海还需要雄厚财力的支持,仅凭航海家个人是远远不能做到的。因此我们还不能忽视导师的王室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2)主观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二)新航路的开辟
人物 | 时间 | 航线 | 支持国 | 国籍 |
迪亚士 | 1487 | 葡萄牙→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 葡萄牙 | 葡萄牙 |
达·伽马 | 1497 | 葡萄牙→印度 | 葡萄牙 | 葡萄牙 |
哥伦布 | 1492 | 西班牙→美洲一个小岛 | 西班牙 | 意大利 |
麦哲伦 | 1519-1522 | 西班牙→欧洲 | 西班牙 | 葡萄牙 |
1.迪亚士——第一次到达好望角。
1487年,迪亚土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三艘轻便帆船抵达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2.达·伽马——第一次开辟通往印度的航线。
1497—1498年,达·伽马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开辟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3.哥伦布——第一次发现“新大陆”。
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三艘帆船,经过70天的艰苦航行,抵达美洲。在以后的8—10年间,哥伦布又三次西航。
4.麦哲伦——第一次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环球航行。
1519年,葡萄牙贵族麦哲伦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的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5.其他航路的开辟
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航路。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通往亚洲的主要航线:
(1)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
(2)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3)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
(4)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探寻南半球新世界的航线
(5)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6)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这些航海探险,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二、思考探究
1.旧航路(传统商路)与新航路的对比
角度 | 旧航路(传统商路) | 新航路(基本线路) |
含义 (航路) | 传统的欧亚之间的商路(古丝绸之路): (1)陆路:由地中海沿里海到达中亚; (2)由中国或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路(入波斯湾或红海),然后由陆路转往欧洲的贸易路线 | (1)从欧洲出发,不经过地中海这一古老商路,而从西欧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到达东方的海上航路; (2)从西欧穿过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航路 |
核心 | 以亚洲为核心 | 以西欧为中心 |
主导国 | 中国 | 葡萄牙和西班牙 |
贸易范围 | 传统商路是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商贸往来 | 新航路开辟后,商贸往来扩展至全球,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意义 | 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 开启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
2.中国、西欧远洋航行比较
材料一:郑和船队每到一国,就向国王宣读中国皇帝的诏谕;尔等顺天道,恪守朕言,巡礼循理安分,勿得违约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若有摅诚(表示诚意)来朝,咸赐皆赏。……
——引自《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生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
……
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
——[意]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材料三:早在1405—1433年,中国的郑和就奉命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了远洋航行。郑和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海口和东非沿岸,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对于郑和的航海,梁启超作了这样的评论: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
材料四:据史料记载,郑和船队中宝船的总长可能超过120米,而晚了郑和将近一个世纪的哥伦布,其远航船队之旗舰“圣•玛丽亚”号之总长仅25.5米,两船大小比例悬殊。
图1 郑和宝船与哥伦布远航旗舰比较图
请各学习小组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探究角度,设置问题,并给出参考答案。(12分)
[示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中国郑和航行与哥伦布、达·伽马航行的不同之处。(可从时间、次数、到达区域、航海目的、扮演角色、性质、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
不同之处:①主要目的: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哥伦布航行的主要目的是寻找黄金,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②性质:郑和船队为皇帝派出的官方出使海外的皇家舰队;哥伦布船队为王室特许的私人航海探险队。③扮演的角色:郑和船队为官方外交使团和朝贡贸易使团;哥伦布船队集征服者、殖民者、基督教传播者、通商者、海盗等多种角色于一身。
(2)根据以上材料,试对郑和航行与哥伦布、达·伽马航行作出评价。
评价——郑和下西洋
①航海伟人和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在时间、次数、资金、规模、装备、技术和到达地区范围,都领先于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郑和也称得上全世界历史上之“航海伟人”。
②国际影响和中国与亚非关系:郑和航行,宣传了明朝国威,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也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和亚非一些国家的联系,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未能持续:但郑和航行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缺乏持久动力,后来未能持续。
评价——欧洲航海家航行
①航行动机(目的);
②对西欧和世界的巨大影响:“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
③对所到地区的杀掳掠夺及后果:哥伦布航行,开始了欧洲近代殖民扩张和掠夺,从而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上看,哥伦布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尽管这一进步是以侵略、掠夺的形式实现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而“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的原因。(6分)
①直接原因:哥伦布通过探险、殖民获得海外财富,而郑和给明朝带来巨大财政负担。(2分)
②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对外政策逐渐走向海禁和闭关锁国等。(4分)
(4)郑和航行与哥伦布、达·伽马航行形成了怎样的巨大反差,原因何在?(12分)
反差:①郑和航行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无论在时间、次数、资金、规模、装备、技术和到达地区范围,都领先于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②但“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而“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4分)
原因:①(直接原因)哥伦布通过探险、殖民获得大片海外领土和财产,而郑和给明朝带来巨大财政负担。(4分)
②(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对外政策逐渐走向海禁和闭关锁国等。(4分)
3.大航海时代中国的因应与反思
材料一:明初,政府规定“片板不许下海”,……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开放海禁,但对船只数目、贸易地点等仍有许多限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前期,流入我国的白银近1.5亿两,17世纪后期流入26000余万两。然朝廷……只图罢市舶司,填平双屿港,烧毁出口大船,禁海令又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二:(1661年)法兰西“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甚微”。
——《中国对外关系简史》
材料三:1644—1683年,清朝执行了比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商船出海贸易,显然是针对沿海抗清势力而采取的非常措施。……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香港文化学者王鲁湘博士指出:“郑和死后,明朝人的身影,从此就从海洋上消失了。”请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大航海时代,为何没有中国人的身影?你对此有何感想?(12分)
原因:①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行为既缺乏经济动因,又给明朝带来巨大财政负担;②在西方大航海和早期殖民时代,由于面临来自海域的威胁,明清王朝实行海禁政策。(4分)
感想:中国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本来具有先发优势。但是在面临外域挑战时,却关闭了国门,闭关自守,坐井观天。这一举措失去的不仅是中国海洋权益与资源,更是失去了中国不断认知外部世界与提升自我发展的机会,最终中国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背海而亡、向海而兴”。17世纪的英国人沃尔特雷利爵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8分)
三、认知结构总结
【反馈检测】
1.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孔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其所产生的影响是( )
A.重新联结传统商路
B.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C.世界市场快速形成
D.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答案:D
思路分析:根据题中材料信息“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孔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可知题中主要描述的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截断原有商路后,引发了新航路的开辟,进而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了整体,故D项正确;A项中新航路不是传统商路,故错误;B项应该为工业革命后的影响,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错误;C项快速一词表述有误。
考点: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时需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
2.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这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 )
A.麦哲伦
B.迪亚士
C.达·伽马
D.哥伦布
答案:D
思路分析:根据题中材料信息“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可知题中主要考查的是西班牙通过新航路,到达发现美洲,对美洲进行殖民扩张,故此相关的航海家为D项哥伦布。
考点: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主要路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时需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
3.2008年当西方庆祝“哥伦布日”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取消这个节日。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殖民活动给美洲带来灾难
B.加强了世界联系
C.扩展了工业文明
D.冲击了美洲的传统社会
答案:C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哥伦布航海影响的认识,根据题中材料信息“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取消这个节日。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可知哥伦布的海海对于美洲地区,是一种冲击和灾难,故C项属于哥伦布航海带来的积极作用,符合题意,其它选项均为哥伦布航海对美洲的灾难。
考点:本题考查哥伦布航海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时需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