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高考解析
课外拓展
课件下载



  
气压带和风带

一、本周主要知识结构

二、重难点讲解

(一)三圈环流的理解

  三圈环流的理解要注意:①由简单的热力环流入手,明确赤道地区气流上升,两极地区气流下沉;②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来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③利用下图边画边理解;④建立清晰的空间概念。

(二)掌握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

  在理解三圈环流成因的基础上可采用以下简易记法。首先,掌握气压带的分布与名称。气压带以赤道为中心对称分布,高低压相间。第二,掌握风带名称、分布及风向。相邻两个气压带之间为风带,风向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运用地转偏向力的知识来画风向。风带也是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第三,高气压带均为下沉气流,晴天为主;低气压带均为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但通过分析三圈环流成因可知,赤道低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均是冷热不均引起的,属于热力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属于动力成因。第四,注意上图所绘的是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时的风、压状况,而实际上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第五,上图是假设地表均匀状况,而事实上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气压带、风带要复杂得多。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赤道低气压也随之南北移动,其他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南北移动。只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平均移动幅度比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幅度小得多。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幅度为46°52′,而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幅度约为20°。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四)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读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在北纬6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大西洋上冰岛低压和北太平洋上阿留申低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2、读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在北纬3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使副热带高气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的亚速尔高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五)东亚季风


东亚季风

  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和多雨。

  夏季风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形成了森林、草原景观,农业生产也生机勃勃。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一年四季,大地呈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撒哈拉沙漠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

  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多少和雨期长短存在明显差异,出现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熟。我国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是谷子、高粱、玉米、大豆、土豆等。

(六)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气候带

纬度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成因及特点

热带

大致在

南北纬

30°之

热带雨林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

处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赤道气团,高温多雨。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年降雨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且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热带草原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干季、湿季明显交替。当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气团,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信风控制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全年降雨量在750毫米~1000毫米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如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

在一年中风向随季节转变非常明显。夏季风来临,赤道气团带来大量降水;冬季风来临降水明显减少。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降雨量大都在1500毫米~2000毫米之间

热带沙漠气候

大至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大沙漠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在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常年干旱少雨,年降雨量不足125毫米。日照强烈,气温极高

亚热带

大致在南北纬30°~40°之间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前者夏热冬温,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风盛行时,热带海洋气团带来大量降雨;冬季风盛行时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降雨减少。后者冬夏温差比前者小,一年中降水分配也较前者均匀

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控制这里,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干旱炎热;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年降水量在300毫米~1000毫米之间

温带

大致在南北纬40°~60°之间

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

冬夏季风明显交替。冬季风时,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夏季风时,受极地海洋气团或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年降水量在500毫米~600毫米之间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很大

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部海岸的狭长地带。

终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气团影响,终年湿润,冬雨较多。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较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毫米~1000毫米之间

亚寒带

南北极圈附近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控制。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降水量少,而且集中在夏季。

寒带

极地附近

苔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全年严寒,皆为冬季。最热月气温仅达1℃~5℃。降水少,多云雾,蒸发极弱

冰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地区

全年酷寒,各月气温皆在0℃以下,是全球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约在-29℃~-35℃,北极地区在-22℃以下

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

主要分布在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

随着高度增加,气候垂直变化非常明显,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日照强,风力也大

  下面三幅图体现了三种不同成因的气候的特点,一是受单一气压带影响的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二是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三是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同学们要学会读图分析典型气候的气温、降水变化特点,培养分析归纳气候特征的能力。


三种气候类型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七)欧洲西部与北美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比较


欧洲西部气候类型的分布          北美洲气候类型的分布

  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气候分布范围比较大,而且向纵深发展;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且呈南北狭长分布。这两个地区的气候都受到西风带控制。但是在北美太平洋沿岸,西风受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之洋流的影响,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呈狭长分布。

  要注意气压带和风带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全部因素。一个地区的气候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