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 教师 张齐宇
一、一周知识概述
1、列表比较,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
概念 |
方向 |
周期 |
速度 |
空间位置 |
自
转 |
地球绕
其旋转
轴的运
动 |
自西向东(北
极上空看是逆
时针方向,南
极上空看是顺
时针方向) |
1恒星日
即:23时
56分4
秒 |
角速度:约15°
/小时(地表除两
极外,任何地点
均相等)
线速度:由赤
道向两极递减 |
地轴北端
始终指向
北极星附
近 |
公
转 |
地球绕
太阳的
运动 |
自西向东(北
极上空看是逆
时针方向,南
极上空看是顺
时针方向) |
1恒星年
即:365日
6时9分
10秒 |
平均约59′/日
(近日点快,远
日点慢) |
轨道近似
正圆的椭
圆,太阳
位于一个
焦点上 |
2、用下图解释黄赤交角

∠α为黄赤交角,等于23°26′
∠β为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66°34′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余角。
黄道与赤道的关系说明: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并不是直着身子(即并不是地轴垂直黄道),而是斜着身子转动,且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运用图解法建立清晰的空间概念,掌握黄赤交角的含义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黄赤交角是指赤道平面与地球轨道面(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度数为23°26′。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过程中,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不变,所以黄赤交角也不变。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收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下图:

4、用下图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

二、重难点分析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关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初中地理第1册已经讲过,本课中讲同样的问题,主要区别是:第一,说明了太阳回归运动起因于两个重要因素,即地球公转和地球以黄赤交角倾斜着自转。如果地球不公转,直射点纬度就不会变化;如果地球不倾斜着自转,直射点将永远在赤道上。这也说明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因此,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有时直射在北半球,有时直射在南半球,有时直射在赤道上。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是北纬23°26′,最南是南纬23°26′。当太阳直射在北纬23°26′时,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到了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太阳直射在南纬23°26′这一天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以后,太阳直射点北返,当太阳再次直射在赤道的这一天,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太阳又直射到北纬23°26′。这样,地球以一年为周期绕太阳运转,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运动。

夏至日、冬至日太阳光照情况如下图:

用下图解释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回归运动:

- 返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