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记忆  同步测试    课外拓展
  
《秋天的怀念》

主讲: 优秀语文教师 罗菲

一、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个青年在他跨入生命最灿烂的季节的时候,他的双腿突然瘫痪了。他从此将与轮椅为伴。他就是史铁生。

1、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基础知识掌握

  憔悴qiáo cuì  仿shàn   jué

  通读览课文,整体感知。

3、课文分析

具体分析

(一)初步梳理文章内容

解读文题:

  课文题为“秋天的怀念”,说明这是由秋天的故事引出对母亲的怀念。

结构安排:

  这篇文章的线索可以“看花”来理顺: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母亲要带我去看花,我不愿意。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我答应去看花,可母亲不能同我去看花了。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我和妹妹去看了花。

(二)具体诵读课文内容

问题探讨:

1、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脾气的人?

  性情暴躁、脾气暴怒。

2、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我的暴躁?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他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3、面对这样的儿子,他的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回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4、品读第二段,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表达对儿子的爱?

  (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挡”,挡住的不是落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

  (2)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能让孩子出去散散心,母亲非常高兴,希望我开心和快乐。

  (3)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觉得自己粗心,对自己说的话很敏感,怕儿子伤心。

5、母亲此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

  身患绝症 儿子瘫痪 女儿还未成年

三、难点剖析

(1)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主要体现在四件小事上: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从以上几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母亲的爱是体贴入微的、无私的、伟大的。

(2)文中母亲的舔犊之情令人感动,那么身为儿子的作者,又会怎样来表达对母亲的这一片深情?

  可以从两个方面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作者陈述了母亲为他所做的那些小事,母亲的一个小小的动作,细微的神情,只言片语,都使作者记忆犹新,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如:第一节中母亲“悄悄地躲”、“偷偷地听”、“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表现母亲时时关注着、无私地呵护着儿子;母亲“扑过来”,劝慰我“好好儿活”,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位坚强而感人的母亲形象;第二节中母亲“挡在窗前”并“央求”我去看“北海的菊花”时,一个“挡”字将母亲唯恐我会因看到窗外落叶而触景伤情的心理刻画地真切感人;尤其是母亲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惦念着儿子和女儿,热情讴歌了深沉无私的母爱。

  最后一个自然段,妹妹陪“我”看菊花,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那些菊花,也许正是对母亲的深情怀念。从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可以看出“我”已经驱走了心头的阴霾,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这正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写菊花的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正象征了母亲对子女的那种纯洁高尚、深沉无私、感人至深的母爱。

(3)课文题目的内涵:

  怀念母亲对儿子博大无私的爱

  怀念母亲坚韧的性格

  以勇敢面对人生的决心,告慰母亲在天之灵。

四、课后延伸:

  写一段给母亲的话,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深刻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