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细亚”和“欧罗巴”
亚洲的名称很古老,全称为“亚细亚洲”,是英文“Asia”的音译,意译即“东方日出之洲”。
公元前2000年左右,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叙利亚一带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具有精湛的航海技术,频繁的海
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为“ASU”,即“东方日出处”,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而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
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后来,古希腊人和巴比伦人将此两洲名沿用下来。到了公元4世纪初,人们便把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作为两洲的界限,其东称亚细亚洲,简称亚洲;其西称为欧罗巴洲,简称欧洲。
亚洲(Asia)和欧洲(Europe)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亚欧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平方千米。亚洲和欧洲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自然景观相互衔接,经济与社会发展各有特色。
![](%E4%BA%9A%E6%B4%B2%E5%8F%8A%E6%AC%A7%E6%B4%B2%EF%BC%88%E4%B8%80%EF%BC%89_files/index_clip_image001.jpg)
2、亚洲、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1)亚洲的位置
①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还有一小部分位于西半球;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一小部分位于南半球。
②经纬度位置:北部越过北极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大致是10°S-80°N,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经度范围大致是25°E-180°-170°W,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与欧洲相接,西南与非洲为邻。
(2)亚洲的范围
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
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亚洲海岸线漫长,多港湾
、半岛和岛屿。东部和南部被太平洋西部的岛弧所环绕。南部从东到西分布着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
(3)亚洲的面积
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东西距离也是最长。亚洲几乎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第一大洲。亚洲面积约有440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5%。
总结:应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去表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4)欧洲的地理位置
活动:
阅读下图,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
![](%E4%BA%9A%E6%B4%B2%E5%8F%8A%E6%AC%A7%E6%B4%B2%EF%BC%88%E4%B8%80%EF%BC%89_files/index_clip_image001_0000.jpg)
答案:
欧洲主要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半球位置)
纬度范围大约为36°N-80°N,经度范围大约为25°W-0°-67°E。(经纬度位置)
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东与亚洲相连,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海陆位置)
(5)欧洲的轮廓特点
欧洲海岸线十分曲折,有许多半岛和岛屿,大西洋海水深入内陆,形成许多内海、边缘海和海湾。主要岛屿,北部有斯堪的纳
维亚半岛,南部有伊比利亚、亚平宁和巴尔干三个大半岛。主要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面的黑海。地中海和
黑海都是大西洋的内海。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洲之间,西经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通,在世界交通中占重要地位。北海位于不列颠群岛以东,是重要的边缘
海。比斯开湾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以北,是著名的海湾。
3、亚洲、欧洲的地形
(1)亚洲的地形
![](%E4%BA%9A%E6%B4%B2%E5%8F%8A%E6%AC%A7%E6%B4%B2%EF%BC%88%E4%B8%80%EF%BC%89_files/index_clip_image003.jpg)
观察上图,首先我们从陆高海深表中得出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高度。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都位于亚洲的中部,深棕色的颜
色表明其平均海拔在3
000米以上。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亚洲的北部,华北平原位于亚洲的东部,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位于亚洲的南部,以上这些地形区都是由浅黄到浅绿的颜色,说
明其海拔都在1 000米以下。伊朗高原位于亚洲的西部,深黄到浅黄的颜色说明其平均海拔在1 000~3
000米。通过以上的读图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亚洲地形的特点:
①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高原和山地面积很广,约占总面积的 3/4,平均海拔950米,是除南极洲以外最高的大洲。
②地面起伏很大,高低悬殊。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青藏高原和低平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死海的湖面,是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
③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平原多分布在大陆周围。许多平原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密集。
大陆东侧和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岛上地形崎岖,群岛外侧紧邻很深的海沟,地壳不稳定,为环太平洋地震带的组成部分。
归纳:
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②地势起伏状况;
③主要地形类型;
④地形分布。
(2)欧洲的地形
活动:
读图6-3和下列资料,填表对比亚、欧两洲地形的主要特点。
![](%E4%BA%9A%E6%B4%B2%E5%8F%8A%E6%AC%A7%E6%B4%B2%EF%BC%88%E4%B8%80%EF%BC%89_files/index_clip_image004.jpg)
![](%E4%BA%9A%E6%B4%B2%E5%8F%8A%E6%AC%A7%E6%B4%B2%EF%BC%88%E4%B8%80%EF%BC%89_files/index_clip_image006.jpg)
欧洲北部和南部的广大山区,曾经被巨厚的冰川所覆盖。当冰川向前运动时,会剧烈地刨蚀地面;消融时,又把搬运来的泥
沙、石块等在地面上堆积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今天的冰川地貌,例如,挪威沿海幽深曲折的峡湾,芬兰成千上万的湖泊,东欧平原上波状起伏的低丘,阿尔卑斯山
脉挺拔的峰峦,大都是冰川作用的产物。
![](%E4%BA%9A%E6%B4%B2%E5%8F%8A%E6%AC%A7%E6%B4%B2%EF%BC%88%E4%B8%80%EF%BC%89_files/index_clip_image008.jpg)
![](%E4%BA%9A%E6%B4%B2%E5%8F%8A%E6%AC%A7%E6%B4%B2%EF%BC%88%E4%B8%80%EF%BC%89_files/index_clip_image010.jpg)
解析:
通过阅读图6-3、图6-4、图6-5,我们发现:欧洲平均海拔最低,只有340米,相对高度小;欧洲海拔在200米
以下的平原面积大,约占57%;主要平原有东欧平原、波德平原、西欧平原;5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很少,比例不到20%,主要山脉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
尔卑斯山脉,主要分布在欧洲的北部和南部。所以欧洲地势特点为南北高,中间低。通过读图6-6、图
6-7、图6-8,可知欧洲最具特色的地形是冰川地形。
答案:
4、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当亚洲最东端的白令海峡已沐浴新的一天晨晖,最西端的地中海之滨却还是昨夜的满天星斗,这是怎么回事呢?要知道其中的奥秘,还得了解世界不同地点的时间换算规则。
(1)地方时间
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即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12时,并依次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因此,就
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亚洲东西之间跨
经度160度以上,所以亚洲东西之间地方时间相差10多个小时,所以当亚洲最东端的白令海峡已沐浴新的一天晨晖,最西端的地中海之滨却还是昨夜的满天星
斗。
(2)格林尼治时间
为了方便生活,加强国际间的交往,避免使用地方时间带来时间上的混乱,我们以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这就是格林尼治时间(又称世界时)。
(3)时区和区时
![](%E4%BA%9A%E6%B4%B2%E5%8F%8A%E6%AC%A7%E6%B4%B2%EF%BC%88%E4%B8%80%EF%BC%89_files/index_clip_image012.jpg)
时区:全球按经度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将东西经度各为7.5°度的范围作为零
时区(也叫中时区),然后每隔15°为一个时区。零时区以东的时区为东时区,分为东一区——东十一区;零时区以西的时区为西时区,分为西一区——西十一
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7.5个经度,即各为半个时区,故将两者合为一个完整的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
零时区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西十二区比东十二区在时间上少24小时。
区时: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统一使用一种时刻,这种时刻叫区时。区时也叫标准时。每一时区都用该时区中央经线所在经度
的地方时为全区通用的时间(经度数能被15整除的经线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这种时间成为这个时区的区时。在区时上,除东西十二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
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晚。如:当东八区是12
点时,东十区是14点,西二区是2点。即东八区比西二区早10个小时,比东十区晚2个小时。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①求时区:(某地的经度+7.5°)÷15°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②求时区差:若两地都在同一侧时区,即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减,所得的差即为时区差;若两地不在同一侧时区,即一地为东时区,另一地为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加,所得的和即为时区差。简言之:同侧时区相减、异侧时区相加。
③求区时:在时差上,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若已知区时的地点在东,所求地点在西,则用已知区时减去
两地的区时差;若已知区时的地点在西,所求地点在东,则用已知区时加上两地的时区差,即东加西减。所以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比较西的时区区时要早,简言
之:时刻上是东早西晚。
(4)北京时间
我国通用的标准时,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我国领土辽阔,东西跨了62个经度,分属五个时区。但现在全国都采用“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比北京(116°19′E)的地方时早约15分钟。
(5)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上的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从理论上讲,同一纬线上的两地是互为东西的。因此,在时间(钟点)上也是互为迟早的。由一地的时刻,推算另一个地点的时刻,如果向东推算,时刻便较早;向西推算,时刻就较迟。两者可相差24小时(1日)。
为了避免钟点的混乱,规定了标准时,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设置了日界线。这个规定把时区的排列从无限方向变为有限方向,人为地划定最东时区和最西时区。制图学家选定12区的标准经线(180°经线)为日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或国际改日线)。
为了使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造成一个国家或地区同一天分别出现两个日期,地图上标出的日界线,以下三处偏离180°经
线:临近俄罗斯西伯利亚东端处向东偏离到白令海峡上;临近美国阿留申群岛西部处向西偏离到海洋上;在5°S~51°30′S之间向东偏离,使斐济群岛和汤
加群岛全部属于东12区。
全球新的一日或新的一年、新的世纪,都在这条日界线上降临,又在这条线上终止。日界线西侧的东12区成了全球最东的时
区而时刻最早;日界线东侧的西12区成了全球最西的时区而时刻最迟。由于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完整的时区,所以在日界线两侧的东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东12
区比西12区要早一日。因此,飞机和船舶经过日界线时要变更日期:自东12区向东过日界,日期要倒退一日;自西12区向西过日界线,日期要前进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