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及欧洲(一)

一、知识概述

1、运用地图,说出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3、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二、重难点内容讲解

1、“亚细亚”和“欧罗巴”

  亚洲的名称很古老,全称为“亚细亚洲”,是英文“Asia”的音译,意译即“东方日出之洲”。

  古代地中海人们,把居住地以东的区域称之为“亚细亚”,以西的地区称之为“欧罗巴”。也就是“东方日出之地”和“西方日落之地”的意思。后来,所指的范围不断的扩大,并世代相传,成为亚洲和欧洲两大洲的名字。

  亚洲(Asia)和欧洲(Europe)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亚欧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平方千米。亚洲和欧洲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自然景观相互衔接,经济与社会发展各有特色。

2、亚洲

(1)亚洲的位置

 

  ①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②纬度位置:北部越过北极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与欧洲相接。

(2)亚洲的范围

  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 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亚洲海岸线漫长,多港湾 、半岛和岛屿。东部和南部被太平洋西部的岛弧所环绕。南部从东到西分布着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

(3)亚洲的面积

  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东西距离也是最长。亚洲几乎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第一大洲。亚洲面积约有440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5%。

(4)亚洲的地形

 

  读图:观察亚洲地形特点

  ①:亚洲地形类型以哪些为主?

  山地  高原

  ②:亚洲地面起伏大小变化如何?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③: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四周低中间高

  ④:亚洲岛屿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分布在东侧和东南侧,呈弧形排列的群岛

  通过以上的读图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亚洲地形的特点:

  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高原和山地面积很广,约占总面积的 3/4,平均海拔950米,是除南极洲以外最高的大洲。

  地面起伏很大,高低悬殊。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青藏高原和低平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死海的湖面,是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平原多分布在大陆周围。许多平原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密集。

  大陆东侧和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岛上地形崎岖,群岛外侧紧邻很深的海沟,地壳不稳定,为环太平洋地震带的组成部分。

 

归纳:

  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②地势起伏状况;

  ③主要地形类型;

  ④地形分布。

3、欧洲

(1)欧洲的地理位置

  活动:读图,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东半球的西北部

  纬度位置:

  北极圈从欧洲北部穿过,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的西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2)欧洲的轮廓特点

  欧洲海岸线十分曲折,有许多半岛和岛屿,大西洋海水深入内陆,形成许多内海、边缘海和海湾。

  主要半岛和岛屿: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有伊比利亚、亚平宁和巴尔干三个大半岛。主要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

  主要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北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面的黑海。地中海和黑海都是大西洋的内海。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洲之间,西经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通,在世界交通中占重要地位。北海位于不列颠群岛以东,是重要的边缘海。

(3)欧洲的地形

  活动:

  ①结合欧洲地形图和下列资料,说说欧洲地形的主要特征。

     

  欧洲地形的主要特征:

  a.平原分布广。欧洲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莱茵河以东部分叫波德平原,莱茵河以西部分叫西欧平原。

  b.地势低平。平均海拔只有340米。

  c.冰川地形分布广泛。欧洲北部和南部广大地区,曾经被巨大的冰川所覆盖。当冰川向前运动时,剧烈刨蚀地面;消融时, 又把搬运来的泥沙、石块等在地面上堆积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今天的冰川地形。例如,挪威沿海幽深曲折的峡湾,芬兰成千上万的湖泊,东欧平原上波状起伏的低 丘,阿尔卑斯山脉挺拔的峰峦,都是冰川作用的产物。

  ②填表对比分析亚、欧两洲的主要地形差异。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高度

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对高度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地面起伏不是很大,平原地区有波状起伏

主要地形类型

高原和山地为主

平原和山地为主

地形分布特点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4、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亚洲东西跨度达160°以上,是世界上东西跨度最大的大洲。

 

  观察思考:亚洲东西两端同一时刻景观差异,这是什么原因呢?

  要知道其中的奥秘,还得了解世界不同地点的时间换算规则。

  (1)地方时间

  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即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12时,并依次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亚洲东西之间跨经度160度以上,所以亚洲东西之间地方时间相差10多个小时,所以当亚洲最东端的白令海峡已沐浴新的一天晨晖,最西端的地中海之滨却还是昨夜的满天星斗。

  (2)格林尼治时间

  为了方便生活,加强国际间的交往,避免使用地方时间带来时间上的混乱,我们以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这就是格林尼治时间(又称世界时)。

  (3)时区和区时

 

  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时间比西边早,从零时区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西十二区比东十二区在时间上少24小时。

  每一时区都用该时区中央经线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全区通用的时间(经度数能被15整除的经线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在区 时上,除东西十二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较 西的时区,区时较晚。如:当东八区是12点时,东十区是14点,西二区是2点。即东八区比西二区早10个小时,比东十区晚2个小时。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①求时区:(某地的经度)÷15°所得的整数(四舍五入)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如:北京(116°E,40°N)116°/15°=7.7≈8,且北京位于零时区东部,故北京位于东八区。

  ②求时区差:若两地都在同一侧时区,即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减,所得的差即为时区差;若两地不在同一侧时区,即一地为东时区,另一地为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加,所得的和即为时区差。简言之:同侧时区相减、异侧时区相加。

  如:北京位于东八区,而东京位于东九区,故两地相差一个时区。

  ③求区时:在时差上,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东部时间比西部早,时刻上是东早西晚。

  如:北京(东八区)是2:10;东京(东九区)则是3:10。

(4)北京时间

  我国通用的标准时,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

  我国领土辽阔,东西跨了62个经度,分属五个时区。但现在全国都采用“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比北京(116°19′E)的地方时早约15分钟。全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有利于时间的统一和管理的方便。

(5)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上的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从理论上讲,同一纬线上的两地是互为东西的。因此,在时间(钟点)上也是互为迟早的。由一地的时刻,推算另一个地点的时刻,如果向东推算,时刻便较早;向西推算,时刻就较迟。两者可相差24小时(1日),这样就导致日期的混乱。

  为了避免钟点的混乱,规定了标准时,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设置了日界线。这个规定把时区的排列从无限方向变为有限方向,人为地划定最东时区和最西时区。制图学家选定12区的标准经线(180°经线)为日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或国际改日线)。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