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拓展

字号: 默认

1、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真名叫铁木真。成吉恩汗是他后来的封号,“成吉思”意思是海洋,“汗”就是我们常说的皇帝,成吉思汗就是像海洋一样的皇帝。

  说到“铁木真”,这名字还有一段来历哩。那是公元1162年,蒙古首领也速该把阿秃儿攻打塔塔儿部族获胜,并俘虏了塔塔儿人的首领铁木真。当也速该把阿秃儿回到鄂嫩河畔的老营时,他的妻子诃额仑生了第一个儿子。妻子对他说:“给孩子起个名字吧。”他一高兴,就随口说道:“就叫他铁木真吧。”据说铁木真生下时手中紧紧握着一团凝血块,蒙古人说这就是不平凡命运的象征。

  成吉思汗是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春天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蒙古部落统一大会上,即蒙古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国”。

  建国称帝后的成吉思汗,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1205年起,成吉思汗三次攻打西夏;1211年蒙古铁骑进攻金朝,并占领中都;1218年,蒙古大军灭掉西辽政权;1219年至1222年,成吉思汗进攻花剌子模(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一带),攻占多个主要城池,花喇子模统治者摩诃末素丹逃至里海孤岛病死;1223年成吉思汗派速不台继续西进,兵至现在的乌克兰,并战胜基辅大公后撤军。当时蒙古帝国的地域包括蒙古高原,中国西北、东北、和华北的一部分,以及中亚、西亚大部。成吉思汗一生亲历大小征战60余次,是个名副其实的马上皇帝。

  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伐西夏时病死,享年65岁,死后被埋葬在蒙古肯特山起辇谷。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太祖”。

  世界名人对成吉思汗的评价都很高。

  恩格斯:成吉思汗在中世纪踏碎了欧洲人的心灵;

  孙中山:纵观历史,成吉思汗时期远比中国最强盛时期更强大; 

  毛泽东:要保存成吉思汗时代的荣耀,曾经赋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拿破仑:我不如成吉思汗,他的四个虎子都争着为其效力,我无这种好运; 

  华盛顿:欧洲人称其为“世界之鞭”,他是名副其实的“人类之王”。世界秩序因他而改变,人类的世界观因他而升华。

  综合中外学者们的意见,成吉思汗在世界各地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蒙古民族的影响。1206年,成吉思汗完成了统一蒙古高原各部的大业,建立了蒙古汗国。从此,形成了蒙古民族共同体,名扬四海,在历史舞台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其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成吉思汗在世时,为中国实现第四次大统一打下了基础,后由他的子孙完成了统一大业。1211年,新疆各地归属中国版图;1247年,西藏首次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276年,结束了云南长期割据于中央政权以外的分裂局面。从此,分裂四百多年的中国又一次实现统一。

  第三,对世界各国产生的影响比较深远。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征服了欧亚大陆的辽阔地区,成为“蒙古人横扫全球,既充当了征服者,又充当了人类文明不可匹敌的文化载体。”正如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所说:综观历史,元朝时期远比中国最强盛时期更强大了。

2、宁死不屈的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年),宋末元初人。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它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死要死得有价值,让我们把丹心留在史册上吧!”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杀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