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元时期(二)

字号: 默认

主讲: 历史高级教师 汪庆伟

一、知识概述

1、知道两宋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2、知道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蒙古汗国的建立;成吉思汗的征战;元朝的建立和全国统一。

3、知道元朝的疆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的行省制度。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宋代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

  (1)原因:

  1)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2)这一时期南方自然条件要优于北方。

  3)政府的鼓励提倡。

  4)北方受战乱破坏,南北差距拉大。

  (2)表现

  1)粮食作物: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北宋时期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的农民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的推广;宋朝时期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江淮和川蜀。

2、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北宋时期,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一带的丝织业发达;南宋时,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经有较为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2)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明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

 

3、商业贸易的繁荣

  1)城市的发展:黄河、长江以及运河沿岸兴起了许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城市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2)海外贸易的发展: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设有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货币的发展:北宋前期,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期,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归纳:认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中央的财政收入也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4)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背景:蒙古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善于骑射,过着游牧生活。12世纪时,蒙古各部落之间混战不已,同时受到金朝的奴役,草原人民不得安宁。

  (2)统一:铁木真率部经过多年征战,统一蒙古,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政权建立。

成吉思汗

 

2、蒙古灭西夏与金

  (1)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首先率领蒙古军队进攻西夏,1227年西夏灭亡。

  (2)蒙古灭金:成吉思汗率军灭西夏时去世。此后蒙古与南宋结盟夹击金朝,1234年金朝灭亡。 

3、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元朝建立: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汗位。他按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并且实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他就是元世祖。

  (2)南宋灭亡: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3)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后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被俘后坚贞不屈,最后被杀害。

  归纳:认识元朝统一中国和文天祥抗元。

  两者都应当肯定。元灭南宋,统一全国,结束了民族政权长期对峙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而文天祥代表南宋人民的利益,反抗民族压迫、民族掠夺,更因为文天祥坚贞不屈,表现了一种崇高的气节,值得钦佩和学习。

(三)元朝的统治

1、元朝的疆域

  (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以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行省制度

  (1)目的: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2)内容:忽必烈参照中原王朝统治方式,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①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并且直接管辖山东、山西和河北等“腹里”地区;设枢密院负责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共设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10个行省。而山东、山西、河北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3)作用: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3、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

  (1)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事务,并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西藏从此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