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测试

字号: 默认

1、给下列线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

(  )    地jiào(  )   (  )防   惊(  )

miù(  )   憧jǐng(  )   抢(  )

(  )    瓦(  )    窝(  )    给予( )( )

鞠躬(  )(  ) 珐琅( )( )

展开答案

曦  窖  提  hài  谬  憬   jié   xiē   lì  yè  jǐ yǔ   jū gōng  fà láng  

2、填空。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______国的作家______。他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希腊有________,埃及有________,罗马有________,巴黎有________,而东方有___________。

(3)书信的开头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最好有敬祝语。

展开答案

(1)法  雨果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九三年》 

(2)巴特农神庙  金字塔 斗兽场  圣母院  圆明园 

(3)称呼  写信人姓名、日期

3、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B.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C.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4、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B.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C.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B.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C.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阅读理解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  )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 ),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6、填写文中空缺的三处词语。

展开答案

荡然无存、富丽堂皇、有朝一日

7、“这个奇迹”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强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答案

圆明园  法兰西  英吉利  拟人  英法联军洗劫烧毁圆明园

8、画出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谈谈蕴含其中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答案

略  愤怒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

9、从全文来看,结尾句和__________________照应,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展开答案

“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反语

10、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答案

作者愤怒谴责侵略者的罪行,亮明观点,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提出抗议,希望他们把劫掠的财物归还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