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默认 大 中 小
主讲:郭珊
一、导入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解题
“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马生”,指姓马的晚辈;“序”在古代是一种文体,通常情况下可以分成“书序”和“赠序”。 “书序”往往写在一本书的前面,赠序更多的时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我们这篇文章就属于赠序。
三、课文朗读
四、文章结构
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
无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借书, 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 求师:从乡之先达,为师严厉:未尝稍降辞色,叱咄— 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
求学艰难——受人照顾
学习生活艰苦——乐以忘忧
五、深入探究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
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③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④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
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4、文章写了其他学生哪些优越的条件?写这些人的目的何在?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但他们都没有成学,由此可见作者在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的人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六、总结
宋漮是明初文学家,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这样真正能谈得上成功的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并且用自己勤且艰的经历劝说别人刻苦求学,终究是能成功的。
七、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