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默认 大 中 小
主讲:黄君
一、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
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1)概括介绍: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2)肖像描写:
①第一次出场:
![]()
②第二次出场:
(3)语言神态描写:
①“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②“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③“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④“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⑤“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4)动作描写:
①“便排出九文大钱。”
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二、社会环境
1、阅读课文的前三语段,也即“序幕”部分,思考: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情况,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
2、学生通读课文第4~12语段,也即小说的主体部分。合作探究: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3、小说中丁举人起什么作用?
4、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请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
5、孔乙己悲剧形象的意义
三、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
结合小说中众人对孔乙己和丁举人的不同态度,探讨造成同是读书人但境况却截然不同的原因,深入理解小说主题。
四、这篇小说是从什么角度来讲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扩展引申,比照阅读
请学生阅读《范进中举》一文的节选,与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两文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上的差异。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
总体的比较:
1、人物和主题思想
2、作者的态度和讽刺手法
3、表现手法
范进和孔乙己的比较:
1、范进和孔乙己的形象
2、范进和孔乙己对人生的看法
3、范进和孔乙己的遭遇
小结:两篇文章都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孔乙己和范进都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孔乙己坐着用手爬进“坟墓”,范进光着一只脚走进“天堂”,可以说,他们虽结局不同,但却是“殊路同归”。
《范进中举》是以科举使人狂迷来讽刺其罪恶的,而《孔乙己》是以封建科举吃人来揭露其罪恶的,揭示封建末世的病态,意义更深刻。范进的形象是丑,孔乙己的性格是悲,两篇文章不同的批评角度,主人公不同的遭遇和结局,周围人对主人公不同的态度,显示了作者对封建科举不同的批判力度,也使得社会对两种读书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揭示了世态的炎凉、人心的势利。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塑造的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那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形象,与别里科夫何其相似。面对时代的变革,有勇气脱下“长衫”,才是一个全新的人,—个与时俱进的人。愿孔乙己的长衫给我们的启示历久常新。
板书:
孔乙己
鲁迅
环境:咸亨酒店 封建社会
人物形象:热衷功名——科举失败
死要面子——自欺欺人
好喝懒做——至死不悟
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主题: 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批判麻木冷漠的国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