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汉字造字规律
汉字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独体字与合体字。只有一个组成部分的字叫独体字。如,人、手等。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分组成的字叫合体字。如,他、问等。
合体字中,绝大部分为形声字,占汉字的90%左右。
形声字的构成方式有六种:
左形右声:材、偏、铜
右形左声:攻、功、瓢
上形下声:管、露、爸
下形上声:架、案、慈
外形内声:固、病、庭
内形外声:闷、问、闻
另外还有形占一角或声占一角的形声字,如,旗、葩等
(二)掌握汉字错别字类型
1、形近致错。如“病入膏肓”别为“病入膏盲”,“为虎作伥”别为“为虎作怅”,“辛苦恣睢”别为“辛苦姿睢” ,“脍炙人口”中的“炙” 别为“灸”, “戊戌”别为”戊戍”,“杳无音信”别为“查无音信”。
2、音近易误。如“振奋”别为“振愤” ,“迫不及待”别为“迫不急待” ,“英雄辈出”别为“英雄倍出”,“情不自禁” 别为“情不自尽”,“川流不息”别为“穿流不息”。
3、形、音相近致别。 如“虎视眈眈”的“眈”别为“耽”,“心灰意冷”的“灰”别为“恢”,“肆无忌惮”的“惮”别为“弹”, “漫不经心” 别为“慢不经心”, “积毁销骨”别为“积毁消骨”。
4、随意简化字致别。如“蓝天白云”的“蓝”别为“兰”,“入不敷出”的“敷”别为“付”,“惨绝人寰”的“寰”别为“环” 。
5、意义相近而致别。 如“清澈见底”的“澈”别为“彻”,“浪费金钱”的“费”别为“废” ,“漠不关心”的“漠”别为“寞”。
(三)灵活辨析,科学记忆
1、音辨法 即通过朗读该词,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
(1)缀学 (“辍学”的“辍”音chuò,“缀”音zhuì)
(2)惦量 (“掂量”的“掂”音diān,“惦”音diàn)
(3)无耻滥言 (“无耻谰言”的“谰”音lán,“滥”音làn)
(4)赎于职守 (“渎于职守”的“渎”音dú,“赎”音shú)
(5)切腹之痛 (“切肤之痛”的“肤”音fū,“腹”音fù)
2、形辨法 在我国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1)眼花潦乱 (“缭”是指丝织品的缠绕)
(2)插科打浑 (“诨”跟言语有关)
(3)国藉 (“籍”古代书写常用竹简)
(4)寒喧 (“暄”跟太阳有关)
(5)风弛电掣 (“驰”多指车马快跑)
3、义辨法 即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
(1)一愁莫展 (“筹”本义是指“竹木或象牙等制成的小棍儿或小片儿,主要是用来计数或作为领取物品的凭证”。引申为“计策”“办法”,“一筹莫展”即一个办法也想不出。)
(2)不径而走 (“胫”是“小腿”,“不胫而走”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3)针贬时弊 (“砭”是指古代治病的石头针,“针砭”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
(4)誓不两立 (“势”是指情势。)
(5)功亏一匮 (“篑”是盛土的筐。)
运用义辨法时,要注意几点:
(1)要注意其来源,其本义,如“墨守成规”的“墨”,如果知道其本义是指墨子,就不会写成“默”。
(2)要注意偏旁部首。在确定读音时,有的偏旁会使我们造成错误,但在书写时,偏旁部首往往是正确的向导。如“掂量”是手做的一种动作,而不是指心理活动,因此,“掂”不能写成“惦”。
(3)要注意语言环境。“山清水秀”,即“山水清秀”,其中“清”和“秀”同义,有“美丽”的意思,因而不能把“清”写成“青”。
(4)要注意词性。“两”是数词,而“俩”有时是兼词(数词加量词),即“两个”,后面不能再用量词,因此“老俩口”中的“俩”是错误的,应为“老两口”。
4、结构辨析法 即借助词语(特别是成语)语法结构、词义来判断字形书写是否正确。
(1)人情事故 (“事”应改为“世”,因为“情”“故”对应,“人”“世”对应,意思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2)惹事生非 (“事”应改为“是”,因为“惹”“生”对应,“是”“非”对应(没有“事”“非”对应的))
(3)嘻笑怒骂 (“嘻”应改为“嬉”,我们可看出“笑”“怒”“骂”均为动词,从词语的结构对应的角度可判断前边不应该是可作叹词或象声词的“嘻”,而应该是可作动词的“嬉”。)
(4)仗义直言 (“直”应该为“执”,这个成语由两个动宾短语“仗义”和“执言”组成,而不是由一个动宾短语“仗义”、一个偏正短语“直言”组成。)
(四)注意常见成语中的错别字
莫明其妙(名) 不加思索(假) 费寝忘食(废) 别出新裁(心)
锐不可挡(当) 粗制烂造(滥) 墨守陈规(成) 鬼鬼崇崇(祟)
不知所错(措) 无精打彩(采) 沓无消息(杳) 痛心疾手(首)
白壁微瑕(璧) 如法泡制(炮) 一张一驰(弛) 病入膏盲(肓)
黄梁美梦(粱) 好高鹜远(骛) 迫不急待(及) 趁心如意(称)
语无论次(伦) 相形见拙(绌) 挺而走险(铤) 穿流不息(川)
一愁莫展(筹) 一口同声(异) 因地治宜(制) 出类拔翠(萃)
仗义直言(执) 貌和神离(合) 汗流夹背(浃) 鞠躬尽粹(瘁)
挑拔离间(拨) 走头无路(投) 世外桃园(源)
中考对字形考查的重点是常用字词,它们主要来源于语文课本,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复习中,重视课文中的字词,加强积累;做一个有心人,在课外阅读中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字典学习,建立错字摘记本;仔细辨析,对自己经常写错的字要加强训练,随时翻翻,巩固记忆,夯实基础,过好字词关。这样才不会对中考的字形考查题“望题兴叹”。
分析:
这题仍是用主观题型考查学生识记和运用汉字的能力。 造成错别字的原因是音同形似。答案为:“惯”“徇”“宵”。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旁逸斜出 目不遐接 谈笑风生 妄想
B.循序渐进 惩前毖后 害人听闻 疏峻
C.故弄玄虚 巧妙绝伦 杳无消息 反醒
D.随声附和 浑然一体 百感交集 纯粹
分析:
选D。 A项“目不遐接”的“遐”错了,应是“空暇”的“暇” 。B项有两处错字,一是“害人听闻”的“害”错了,应是“惊骇”的“骇”,二是“疏浚”的“浚”写成“险峻”的“峻”了,因为“浚”有“疏通”之意。C项“反醒”的“醒”错了,应是“省”。从本题可以看出词语里出现错别字,除对字型掌握不准外,另一个原因是对字的意思掌握不好。
3、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84天各具创意的展览展示、精采纷呈的文化活动、智慧透出的论坛研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每时每刻都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它凝聚了人类文明创新的成果,拉近了中国和世界的距离,搭建了各国科技文化多元交流合作的平台。上海世博会闭幕前发表的《上海宣言》汇集了各国人民在世博会上的真知灼见,承载了人们对全球未来合作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深隧思考和广泛共识,为世界人民留下了有关城市主题的一份丰厚了的精神遗产。
更正文中的两个错别字。
_____应为_______ _____应为______
答案:
“采”应为“彩”,“隧”应为“邃”
4、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惟谷的绝境,一片慌乱,胡乱蹿跳。
B.当有情人向我倾诉他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嘘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
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D.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燥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
答案:
C(A项“进退惟谷”应为“进退维谷”;B项“长嘘短叹”应为“长吁短叹”;D项“焦燥”应为“焦躁”)
5、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如果我能kuān shù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fēng sāo。
(3)有一位长期以来xiǎn wéi rén zhī的科学家:邓稼先。
(4)对于叔叔回国这桩shí ná jiǔ wěn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
答案:
宽恕 风骚 鲜为人知 十拿九稳
6、下列各组成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戛然而止 梦寐以求 B.萧然起敬 相形见拙
C.苦心孤旨 粗制烂造 D.巧夺天攻 义愤填鹰
答案:
A。B项中“萧然起敬”(肃),“相形见拙”(绌);C项中“苦心孤旨”(诣),“粗制烂造”(滥);D项中“巧夺天攻”(工),“义愤填鹰”(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