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结构

二、重难点知识讲解
(一)外流区为主
1、概念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外流区:外流河所在区域。
内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
内流区:内流河所在区域。
河流的水文特征:人们通常将河流流量的大小、水位的高低、含沙量的大小、结冰期的有无等,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活动:
(1)在图2-40上,找出长江、黄河、黑龙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和塔里木河。在这6条河流中,哪些河流位于外流区,哪些河流位于内流区?
答案:
长江、黄河、黑龙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位于外流区,塔里木河位于内流区
(2)在图2-40上,找出中国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看一看它与图2-25中哪一条年等降水量线最为接近,并归纳出中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答案:
与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最接近。我国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域,流域面积较大;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2、我国的外流河
①河流补给:我国外流河以天然降水补给为主,影响外流河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季风与降水。
②流量: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较少。

③河流汛期:根据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及雨带的进退规律,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的汛期变化,自南向北逐渐缩短,南方河流雨期开始早,结束晚,汛期长,北方河流雨期开始晚,结束早,汛期短。
④结冰期: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的河流冬季出现结冰现象(松花江冬季的流量为零),枯水期时甚至出现断流,南方河流无结冰期。
3、我国的内流河
我国的内流河多分布在西北内陆。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随着冰雪融化,内流河水量增多;夏季过后,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内流河大部分是季节性河流。影响内流河水量变化的主要是气温。
(二)滚滚长江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亚洲第一大河,同时是世界第三长河。它全长6300多千米,流域面积约180多万平方千米,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近20%;年径流量约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1/3,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
1、长江源流概况


活动:
读图2-46,完成下列任务。
(1)玲玲将长江干流的形状描述为“V+W”,从源头到入海口用铅笔描一描,看一看她的描述是否形象。
(2)找出长江的河源、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以及注入的海洋。
(3)宜昌与湖口分别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在图中圈出这两个地点,并说出长江上、中、下游主要支流的名称。
(4)对照图2-8,依次找出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和长江三峡的位置。
答案:
(1)略。
(2)长江发源地是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注入东海。
(3)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是湖北宜昌、江西湖口。上游流入的支流主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等;中游流入的支流主要有湘江、汉江、赣江等;下游流入的支流较少且规模小,如黄浦江等。
(4)长江流经的地形区依次是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长江三峡地处地势第二、三级阶梯转换处(宜昌以西的巫山处,长江切穿巫山而成)。
2、长江上、中、下游的特点:
|
上游 |
中游 |
下流 |
河段位置 |
源头至宜昌 |
宜昌至湖口 |
湖口至入海口 |
地势落差 |
很大,多峡谷 |
较小,多曲流 |
小,江阔水深 |
支流状况 |
多支流 |
多支流 |
少支流 |
利用方向 |
水能梯级开发等 |
灌溉、航运等 |
灌溉、航运等 |
3、长江的开发利用
(1)“水能宝库”
长江水能资源极其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占全国40%,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
阅读:
长江水能资源开发
长江三峡段和金沙江段是长江干流水能资源甚为丰富的河段。
长江三峡段的两个大型水利枢纽——葛洲坝和三峡,构成当前中国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葛洲坝水利枢纽于1988年建成,
总装机容量为271.5万千瓦。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于2009年竣工,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
殖、灌溉和旅游等综合效益。
金沙江段正在修建或规划修建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大型水电站,总发电能力约为三峡水利枢纽的两倍。


(2)“黄金水道”
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干支流通航里程超过7万千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自古以来就享有“黄金水道”的美誉。
活动:
1、长江流至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的长江三峡。这里建成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对照图2-8、2-50,从地形的角度,谈一谈在长江三峡段修建大型水坝的优势条件。
答案:峡谷地形,河流较窄,有利于大坝修建。
2、读图2-46、2-47,完成下列任务。
(1)从上、中、下游来看,长江干流落差最大的是哪一段?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说一说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议一议荆江河段多曲流的原因,以及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
(3)试从“水能”和“水运”两个方面,阐述长江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
(1)上游段落差最大。水能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看河流水量大小,二是看落差大小。长江流域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有不少河段流经地势阶梯的转换处,河流落差大。
(2)长江荆江段因河流进入平原地区,流速下降,泥沙沉积,形成了典型的曲流形态,易出现洪涝灾害。
(3)长江干支流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的水能资源,可
以保证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连通南北,形成纵横广阔、江海联运的水运网。长江流域人口
众多,工农业发达,商业贸易繁荣,货运量很大,长江发达而廉价的水运可以保证部分货运的要求,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3、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它西部和南部接湘、资、沅、澧四水,北纳长江汛期泄入的洪水,
在城陵矶汇入长江,因而洞庭湖有“容纳四水”、“吞吐长江”的调节作用,能够减轻长江中游汛期的洪水压力。但是,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和大规模的人工围垦,
使得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调蓄功能日趋减弱。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读图2-51、2-52,看一看洞庭湖的面积有什么变化,你能解释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吗?
 
答案:
流域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入湖淤积;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大量围湖造田,使洞庭湖迅速萎缩。
(2)以“保护洞庭湖生态环境”为题,举行一场辩论会。

提示:
通过辩论,大家可以感悟到湖泊面积的锐减,蓄水量变小,会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对长江削洪调蓄功能的减弱,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保护洞庭湖已显得十分必要。
(三)滔滔黄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
1、黄河源流概况

活动:
读图2-53,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黄河的河源、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以及注入的海洋。
(2)黄河上、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地形区,哪一河段的支流较多?
(3)黄河上、中、下游,哪一河段的流域面积最为狭小?为什么?
(4)黄河干流“几”字形内有一个区域不属于黄河流域,请据图2-40说明原因。
答案: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区,最后流入渤海。
(2)黄河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中游流入的支流较多,主要有无定河、汾河、洛河、渭河等。
(3)下游河段流域面积最狭小,原因是下流为“地上河”,无支流流入。
(4)该区域为内流区。
2、黄河各河段的特点:
|
上游 |
中游 |
下流 |
河段位置 |
源头至河口 |
河口至桃花峪 |
桃花峪至入海口 |
特征 |
多峡谷、多支流、水量较大且清澈 |
多峡谷、多支流、多泥沙 |
地上河、流域面积狭小 |

3、地上河成因及危害
直接原因:河流流速减缓,泥沙沉积→“沙积堤高”→形成特殊的“悬河”现象。
“沙源”探究:中游多泥沙是黄河下游河床抬高的主要原因。中游经过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由于土层疏松、地表支离破碎,夏季暴雨集中,对地表冲刷严重,植被覆盖率低等原因,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夏季降水集中,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一旦河面超过堤坝的高度,势必造成河水决堤,泛滥成灾。
4、黄河的综合治理
阅读:
黄河断流
有关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年入海径流量逐渐变小:70年代为313亿米3,80年代为284亿米3,90年代中期为187亿米3。在近30年时间里,黄河年入海径流量锐减了近一半。与此同时,黄河下游多次出现断流现象。1997年黄河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纪录,断流多达12次,合计226天,断流河床里程长达622千米。近些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区域用水协调措施,黄河断流的情况有所好转。

活动:
1、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长江与黄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答案:
长江: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黄河:流量不大、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2、读图2-58,完成下列任务。

(1)分别说出黄河年平均流量和年平均含沙量的演变特点。
答案:
从上游、中游到下游,黄河年平均流量的演变特点是先减少,再增加,后减少;平均含沙量的演变特点是先逐渐上升,再急剧上升,后逐渐降低。
(2)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答案:
上游少有支流汇入,加上生产生活用水的增加,使河流流量逐渐减少;中游有众多支流汇入,使河流流量增加;下游河段为
“地上河”,无支流汇入,因生产生活用水的增加,以及河水蒸发等方面的原因,使河流流量减少。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使河流含沙量急剧上升;下游因部
分泥沙沉积,使河流含沙量逐渐降低。
3、凌汛是指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较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1)在图2-53中,找出黄河易发生凌汛的河段。

答案:
黄河上游刘家峡至包头河段、下游开封至入海口河段易发生凌汛。
(2)议一议,当凌汛发生时可采取哪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答案:
采用破冰的方法来防治,如用破冰船、飞机投弹炸冰、炮弹轰冰等炸开冰坝,排除冰块;控制上游水量,不使凌峰形成,避免冰坝的产生,主要措施有水库调节、利用两岸涵闸分水、分洪区滞蓄、展宽堤距等。
4、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黄河决口达一千五六百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历史上频繁的灾害,使黄河被称为“中国的忧患”。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1)请将代表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图2-60中的空白方框内(每个序号限填一次)。
①流经黄土高原 ②河堤决口,泛滥成灾 ③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答案:
从左至右依次为①③②。
(2)说一说黄河水患的主要成因及其危害。
答案:
黄河之害,在于下游河道决口泛滥。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
(3)为了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请你为黄河的治理献计献策;在全班开展专题讨论,积极阐述你的观点。
答案:
①治黄的关键是治理泥沙。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所以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黄的根本。水土保持的根本措施是
造林、种草,绿化大地,实现土不下坡,清水长流。此外,还可在山坡修水平梯田,在沟壑打坝淤地等措施来治理泥沙问题。②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地
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以保持水土。③兴修水利工程,发挥它们在防洪、减淤等方面的功能。④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 返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