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

字号: 默认

主讲:黄春燕

一、知识概述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灯笼”所体现出的深刻的文化内涵。(重点)

3、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难点)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1、字词掌握

(1)字音字形

身(fén)      炕(niào)

(kān)      司马(yì)

(shēn)      争(sòng)

旋(wò)       熙(xī)

怅惘 (chàng wǎng)  然(qiāng)

(lóng)     色(tuì)

(xiāo)     幽(qiǎo)

(mǐn)      夜深星(lán)

姚(piào)    公(péi)

萧(xiāo)

(2)多音字

 

(3)形近字

 

(4)词语释义

乡绅:旧时指乡间的绅士。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斡旋:调停,调解。

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未始:未必。

幽悄:幽深寂静。

数不着:算不上。

2、题目解说

     

  文化常识:灯笼,悬挂起来的或手提的照明用具。其外层多以细篾或铁丝等制骨架,而蒙以纸或纱类等透明物,内燃灯烛。供照明、装饰或玩赏。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分,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以“灯笼”为题,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同时,“灯笼”也是文章的线索,全文是围绕“灯笼”来写的。

3、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一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羽书》《难老泉》《黑红点》《菜园小记》《出发点》《记一辆纺车》《我还没有见过长城》《忘年》等作品均收入《吴伯箫散文选》。这些作品情感真挚深厚,描写朴实动人,结构严谨,语言清丽洗练。

4、背景资料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灯笼》正是这个时期回忆主题的文章。

  本文选自《吴伯箫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略有改动。

5、整体感知

  本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这些关于灯笼的记忆,既有文化上的,也有情感上的。作者顺着自己的思绪写来,意绪纷繁。

结构安排:

  第一部分(1、2段):总说喜爱灯笼的原因。

  第二部分(3~12段):通过对灯笼的回忆、联想,表现了浓浓的家国情怀。这部分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3~5段):通过追述与灯笼有关的旧事,表现了孩童时代家中那暖暖的亲情。

  第二层(6~7段):在对家乡的灯笼的追忆中,展示家乡淳朴的乡情和民俗风貌。

  第三层(8~10段):在对灯笼的认知中,感受到了朝代的更替变迁。

  第四层(11~12段):情感升华为家国情怀,愿做保家卫国的“马前卒”。

问题分析:

  (1)第一段列举了小孩子喜欢火和光的例子。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2)第四段单独成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3)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第11段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4)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分析这一段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5)怎样理解作者围绕“灯笼”所抒发的感情?

图示:

  

 

主题归纳:

  本文是一篇咏物散文。作者运用散文化的笔法,通过描写对童年时代的灯笼的怀想,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自己乃至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特别是结尾处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现出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热爱,表达了作者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也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6、写作特色

  (1)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2)结构严谨,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3)语言文白相间,善用诗词典故。

  (4)以小见大,厚积薄发。

拓展练习:

  (1)文章第2段,作者运用排比,写了提起灯笼让他想起的各种声音。请你也运用排比,写一写你听到的声音。

  (2)本文语言含蓄隽永,读来回味无穷。仿佛可以透过字面,看到人世百态。请你仿照本文语言,写一个片段,不少于200字。

 

三、难点知识剖析

  1、找到文本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段落,并说说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

  2、由上述分析可知,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诸此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请你做简要说明。 

  3、这篇文章,围绕“灯笼”写了作者的一些记忆和联想,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喜欢灯笼呢?